坐落于维多利亚港畔的香港太空馆,自1980年启用以来,始终以「激发公众对天文的兴趣」为使命。这座标志性的蛋形建筑不仅是全球少数以天象厅为核心的科普场馆,更通过多元化的展览与活动,将深奥的宇宙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学习体验,成为香港乃至亚洲地区天文教育的重要枢纽。
太空馆由香港建筑署设计,独特的半球形主体象征人类对宇宙的永恒探索:
东翼天象厅:直径23米的巨型穹顶配备德国蔡司星象仪,可投射逾9000颗恒星
西翼展览厅:三层立体展示空间,包含互动教育装置与历史文物复刻
光学星象投影系统:精确模拟不同纬度、时代的星空变化
常设展览巧妙结合实体模型与数字科技:
宇宙展览厅通过1:100比例的中国空间站模型、陨石标本触摸区,以及引力透镜交互装置,直观展示天体物理原理。
太空探索展览厅设有阿波罗11号登月舱复刻场景,配合VR设备让参观者体验月球漫步,另陈列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实物。
针对不同群体设计特色项目:
受众 | 活动内容 | 年度参与人次 |
---|---|---|
学龄儿童 | 天文故事剧场、星座手工坊 | 12,000+ |
中学生 | 天文观测培训计划、卫星数据分析课程 | 3,500+ |
公众 | 专家讲座、天文摄影比赛 | 25,000+ |
2021年升级的Omnimax超高清球幕系统,提供每秒60帧的8K影像播放,配合杜比全景声打造多维感官体验。近年更推出「虚拟星空导览」手机应用,用户可通过AR技术识别实时星空。
太空馆积极开展外展服务:
与学校合作建立「天文观测点」网络
定期在郊野公园举办观星露营活动
计划2025年启用远程控制天文台,公众可在线操作专业望远镜
从解开宇宙奥秘到培育科学人才,香港太空馆正以创新的教育模式,持续点燃公众探索星空的热忱。这座承载科学与梦想的殿堂,将继续见证人类对无限宇宙的永恒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