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香港尖沙咀海滨的香港太空馆,自1980年开幕以来,一直是亚洲地区天文科普与太空探索的重要地标。其独特的蛋形穹顶设计不仅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更象征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永恒探索。作为集展览、教育、观测与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香港太空馆通过丰富的活动和沉浸式体验,为公众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常设展览:穿梭时空的宇宙旅程太空馆的常设展览分为三大主题展区,以互动性和故事性引领观众踏上星际之旅:
天象厅:宇宙影院
直径23米的半球形银幕搭配全球顶尖的数码天象投影系统,每日轮播《极光之谜》《星际移民》等科普影片。观众可躺在倾斜座椅上,感受超广角视野中震撼的星系演化与黑洞奇观。
太空科学展览厅:触摸星辰
从中国古代星图到阿波罗11号登月舱模型,展厅以时间轴串联人类航天史。互动展项如"月球重力跳跃"和"国际空间站VR漫游",让游客亲身体验太空环境。
天文展览厅:解码苍穹
陈列直径35厘米的太阳望远镜实时影像、逾20块稀有陨石标本及全息投影星云图谱。"引力透镜实验台"通过激光模拟爱因斯坦相对论现象,将抽象理论可视化。
每月首个周六举办的"星空之夜",馆方在西贡万宜水库等光污染较少区域架设大口径望远镜。2023年英仙座流星雨观测活动中,逾500名市民通过专业设备捕捉到每小时120颗流星的盛况。日食/月食期间,馆内会联动NASA直播并配以专家解说。
科普剧场与大师讲堂3D球幕剧场每年推出4-6部原创天文影片,如获国际奖项的《暗物质之谜》。每月邀请中国航天员、欧洲空间局科学家等开展专题讲座,2024年更增设"少年天文辩论赛",激发青少年思辨能力。
创新教育:播种未来科学家学校合作计划
为中小学定制"移动天文课堂",配有便携式星象仪和光谱分析仪。中学生可申请参与"小行星追踪计划",使用云南天文台远程望远镜进行观测。
社区科普行动
"星空巴士"定期驶入公共屋邨,夜晚在社区广场架设望远镜;"银发天文班"针对长者设计触控式互动星图,年服务超3000人次。
随着中国空间站建成及探月工程推进,太空馆计划2025年推出"天宫课堂"地面互动站,实现与航天员的实时天地对话。新设立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将展示嫦娥六号月壤样本,并运用AI技术复原火星地貌。馆长李志强透露,2026年将引入全球首个"量子宇宙剧场",利用量子计算模拟多元宇宙场景。
从懵懂孩童到银发老者,从业余爱好者到专业研究者,香港太空馆始终践行着"让宇宙触手可及"的使命。当游客走出场馆,仰望维多利亚港上空闪烁的繁星,或许会想起霍金在馆内留下的题词:"记住要仰望星空,而非俯视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