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香港大屿山木鱼峰顶的天坛大佛,是世界最高的户外青铜坐佛像,也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与文化地标之一。这座庄严宏伟的佛像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更承载了香港多元文化与历史交融的独特印记。
一、历史背景与建造意义天坛大佛的建造计划始于1970年代,由香港宝莲禅寺发起,旨在为香港社会提供一处精神寄托之所。历经十余年筹备与施工,大佛于1993年12月29日圆满开光,其建造耗资超过6000万港元,由全球信众捐赠支持。
佛像选址大屿山,因其远离闹市的地理位置契合佛教清净修行的理念,同时呼应中国古代“天下名山僧占多”的传统。其名称“天坛”源于底座仿北京天坛设计,象征佛法与中华文化的深远连结。
二、建筑艺术与宗教象征庄严法相:佛像高34米,重250吨,由202块青铜组件构成,坐南朝北,面朝神州大地,右手示「无畏印」庇佑众生,左手结「与愿印」普施福德。
三重须弥座:基座内设三层展览厅,陈列珍贵佛教文物,包括明代铜钟与清宫《龙藏经》复刻本。
六尊天母像:围绕基座的六尊青铜菩萨像,分别持花、香、灯、涂、果、乐供养诸佛,体现大乘佛教六度修行。
三、宗教活动与社会功能天坛大佛作为香港佛教中心,每年吸引逾百万人次参访。重要节庆活动包括:
节庆 | 时间 | 仪式 |
---|---|---|
佛诞日 | 农历四月初八 | 浴佛大典、经幡祈福 |
盂兰盆会 | 农历七月十五 | 超度法会、孝亲报恩 |
腊八节 | 农历十二月初八 | 施粥结缘、祈福法会 |
天坛大佛的落成标志着香港从商贸都市向文化多元都市的转型:
旅游经济:带动昂坪360缆车、心经简林等周边设施发展
生态保育:促进大屿山郊野公园环境保护
社会融合:成为跨宗教对话的重要平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宝莲禅寺现任住持释智慧法师强调,天坛大佛的现代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将信仰转化为积极入世的精神力量。五、参观指南
交通方式:从东涌地铁站搭乘缆车(约25分钟)或巴士(23路)直达
开放时间:每日10:00-17:30
温馨提示:268级台阶象征「步步高升」,亦可选择坡道缓行
这座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佛教圣像,不仅见证着香港的沧海桑田,更以其慈悲庄严的法相,为喧嚣都市中的人们提供一方心灵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