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低垂,维多利亚港的灯光如水波般荡漾,香港西九龙文化区便悄然化身为一座光影交织的艺术殿堂。这里不仅是国际级文化艺术地标的聚集地,更通过精心设计的灯光与建筑、自然景观的融合,演绎出独一无二的夜间魅力。
由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M+博物馆外墙化身为巨型屏幕,动态投影将当代艺术作品解构为流动的光影符号。棱角分明的建筑轮廓在夜色中褪去冷峻,转而成为投射城市情绪的幕布...
户外展区的雕塑作品在暮色中焕发新生:草间弥生的波点南瓜被环形灯带重新诠释,蔡国强的火药草图在射灯下显现出新的肌理层次。团队Lab的数字艺术装置《无界之海》在夜间完全苏醒...
1.6公里长的海滨长廊化身为露天光影剧场,地面嵌入的LED矩阵与维港的粼粼波光遥相呼应。星光大道上的明星手印装置在夜间转为发光的星轨,游客踩过时会触发涟漪状的光波扩散...
戏曲中心的曲面屋顶在夜色中变为巨型灯笼,内部透出的暖黄光线经过菱形网格的切割,在地面投下传统花窗纹样。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赤陶色外墙在投影灯下时而是流动的山水卷轴...
自由空间的黑匣子剧场将实验戏剧延伸至户外,建筑立面成为多媒体舞台。艺术公园的草坪设置声光互动装置《光之呼吸》,人群的移动改变着光流的走向与色彩浓度...
光的启示录
当末班机场快线从头顶高架桥掠过,文化区的灯光渐次调暗,唯留艺术亭台的轮廓灯勾勒出建筑的骨骼。这片填海而来的土地上,光不仅是视觉语言,更成为连接艺术与公众的精神纽带...
※文中图片链接需替换为实际地址,部分艺术装置为周期性展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