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不仅是俯瞰黄浦江两岸风光的绝佳观景台,更以其创新的多媒体展示区成为游客体验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从全息投影到互动装置,这里的每一处设计都将科技与历史巧妙融合,为访客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感官之旅。
时空隧道:解码上海百年变迁位于259米全透明悬空观光层的多媒体长廊,以百米LED环形屏幕构建出震撼的『时光引擎』。当游客穿过由光束编织的入口,外滩建筑群的三维建模影像便如卷轴般展开,石库门砖瓦的质感、和平饭店铜质旋转门的转动轨迹,皆可通过手势感应操控观察细节。展厅中央的互动沙盘随着参观者脚步亮起不同年代的光斑,踩踏1920年代区域时,虚拟雪花会从穹顶飘落,耳边同步响起老唱机播放的《夜上海》。
云端剧场:全息演绎城市传奇
位于351米太空舱的球幕剧场采用270度环抱式投影系统,悬浮在空中的全息影像让杜月笙与张爱玲展开跨时空对话。当演绎到浦东开发场景时,座椅下方会传来打桩机的震动感,空气中甚至弥漫着90年代工地特有的水泥气息。特别设计的『城市之声』装置收录了1000余条上海音效档案,游客轻触电子屏上的豫园九曲桥图标,就能听到1985年元宵灯会的鼎沸人声。
数字文脉:文物活化新范式在塔座展厅的『海上华章』展区,汉代陶俑通过AR技术跳出玻璃展柜,在游客手机屏幕里表演汉唐乐舞。一面长达20米的『诗词魔墙』收录了300首与上海相关的古诗,手掌轻抚墙面,墨迹便如游鱼般聚合成相应诗句。最受欢迎的当属『方言留声亭』,访客可录制包含沪语、崇明话等7种方言的电子明信片,系统会将其转换成声波图像打印在专属邮票上。
未来之窗:科技赋能城市想象AI城市大脑实时展示上海交通热力图
3D打印技术复原消失的历史建筑
脑电波感应装置生成个性化城市旅行路线
在塔基的数字实验室,访客可佩戴VR设备『穿越』到2050年的上海,触摸具有温度反馈的虚拟梧桐叶片,或在数字孪生系统中为苏州河沿岸设计生态景观。展厅末端的『未来寄语』光柱收集了超过50万条游客留言,这些闪烁着的数据流最终汇聚成黄浦江的形态,在天花板的投影中奔涌流淌。
参观小贴士
开放时间:每日8:30-21:30
建议预留2-3小时深度体验
夜间参观可同步欣赏灯光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