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一座以11颗大小不一的球体串联而成的建筑直指苍穹。作为上海无可争议的城市地标,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不仅以468米的身高诠释着现代工程的奇迹,更以独特的建筑语言诉说着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
一、时空交错的建筑诗篇1991年7月30日,当第一根桩基打入陆家嘴的冲积地层时,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才刚刚吹响。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操刀的设计方案,创造性地将唐代诗人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转化为可触摸的现实。三根直径9米的擎天立柱撑起的太空舱,在1994年竣工时即成为亚洲第一高塔,其钻石般的球体在阳光下折射出这座城市敢为人先的胆魄。
最具魔幻色彩的263米主观光层,每隔30秒就会完成一次肉眼难以察觉的0.1米升降调节,这个精妙的液压装置让游客始终拥有最平稳的观景体验。
二、云端之上的城市密码259米全透明悬空廊:3厘米厚的夹胶玻璃可承载15吨重量,恐高者在此完成的不仅是空间跨越,更是心理上的都市人身份认证
旋转餐厅:每120分钟转动一周的速度设计,恰好让饕客在品尝本帮红烧肉的同时,目睹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华灯初上
78米「更上·海」环动多媒体秀:270度环幕呈现的未来城市图景,与脚下真实流动的黄浦江货轮形成超现实对话
三、光影编织的文化经纬每年跨年夜,塔身LED灯光系统将转化为巨大的倒计时器。2016年与迪士尼联动的星战主题灯光秀,让帝国冲锋队的身影首次投射在中华大地的天际线上。而在常态化展演的「聚·上海」穹顶投影秀中,石库门砖瓦与量子计算机代码在球形表面碰撞出奇异的美学反应。
四、永不闭合的城市之窗「在这个悬浮于空中的城市客厅,穿旗袍举油纸伞的女士与头戴VR设备的极客常常出现在同一取景框。」——著名城市观察家李晓江
随着上海中心大厦等后起之秀不断刷新城市高度,东方明珠正在经历有趣的角色转变。2019年启用的「智慧旅游」系统,通过AR技术让游客手机镜头里的历史影像与现实景观重叠。而连接塔底老上海历史陈列馆与塔尖太空舱的,不仅是每秒7米的高速电梯,更是一条贯通百年时光的垂直走廊。
当暮色降临,塔身灯光根据PM2.5浓度自动调节色温的专利技术开始运转。此时的东方明珠,既是物理空间中的导航灯塔,更是隐喻层面的精神图腾——那些闪烁明灭的灯火,恰似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