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1年7月30日的奠基仪式上,当第一铲泥土被扬起时,恐怕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总投资8.3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将彻底改变浦东的天际线。设计师江欢成借鉴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创造性地将11个大小不一的球体串联在3根直径9米的擎天立柱上,这种突破性的太空舱设计,在当年引发了建筑界的激烈争论。
"我们要建的不仅是发射塔,更是展现中国现代化决心的文化图腾"——东方明珠总设计师江欢成
二、光影交织的科技诗篇263米高的球形观光层采用双层夹胶钢化玻璃,每块玻璃承重可达800公斤。而令游客惊叹的悬空观光廊,其玻璃地板厚度达10厘米,采用航天级材料制成。夜间照明系统包含5760套LED设备,能组合出1670万种色彩变化,耗电量却仅为传统灯具的1/5。
三、城市记忆的立体档案年份 | 大事件 |
---|---|
1994 | 主体结构封顶 |
1995 | 正式投入使用 |
2007 | 入选上海十大新景观 |
2016 | VR观景平台开放 |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塔顶的航空障碍灯依然每夜准时亮起,成为隔离期间上海市民心中的希望之光。如今,这座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的地标,正在开发数字孪生系统,通过5G+AR技术让游客能在元宇宙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当最后一班轮渡划破黄浦江的夜色,东方明珠的塔尖依然在云层中闪烁。它不再是简单的广播电视塔,而是承载着城市梦想的时光胶囊,用光之年轮记录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个璀璨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