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溪头森林已被鸟鸣唤醒。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冠,在林间洒下斑驳的光影。今天,这片原始森林将迎来一场特殊的音乐会——没有舞台,没有乐器,演奏者是自然本身。
音乐会以五色鸟清脆的啄木声拉开序幕,像是定音鼓在调试音准。红嘴黑鹎在枝头跳跃,啾啾鸣叫如同小提琴的试音。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整片森林瞬间活跃起来——松鼠在枝桠间追逐的窸窣声、溪水击打岩石的叮咚声、树叶摩挲的沙沙声,交织成充满生机的晨曲。
随着太阳升高,音乐会的主题逐渐明朗。布谷鸟用独特的双音节鸣叫担任主旋律,树蟾用规律的鸣声打着节拍。突然,一群台湾蓝鹊从头顶飞过,翅膀拍动的声音如同竖琴刮奏。远处山羌的吠声偶尔加入,像低音号般浑厚深沉。最奇妙的是风穿过竹林时,整片竹林弯下腰肢,发出管风琴般的共鸣。
“这里的每片叶子都是音符,每道溪流都是乐章。”——自然观察家陈老师如是说
午后山间忽然飘雨,音乐会进入即兴段落。雨滴落在姑婆芋叶上发出“滴滴答答”的清脆响声,落在樟树叶上则是细密的“沙沙”声。肖楠木的针叶将雨水汇成小瀑布,奏出连贯的滑音。一只褐树蛙蹲在姑婆芋叶下,用鼓囊鸣叫应对雨声的节奏,仿佛在与自然对话。
当夕阳给森林镀上金边,音乐会迎来高潮。数百只灰喉山椒鸟归巢的振翅声如潮水般涌过林梢,夜幕降临前,黄嘴角鸮开始领唱夜曲。溪水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与纺织娘规律的鸣叫构成安眠曲。最后一片台湾栾树的落叶打着旋飘入溪流,为这场持续整日的音乐会画上休止符。
这场不需要门票的音乐会,其实每天都在溪头森林上演。当我们放下手机,关闭杂念,便能听见土地呼吸的韵律。森林用最原始的声音提醒我们:人类本就是自然乐章中的音符。或许,学会聆听这些声音,才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开始。
最佳聆听时段:清晨5-7点(鸟类晨鸣)
推荐聆听点位:大学池竹林区、神木步道
贴心提醒:请轻声细语,勿打扰演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