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自辽代始建以来,历经金、元、明、清四代营建,其造园艺术凝聚了千年智慧。其中,“借景”作为古典园林的核心手法,在北海的设计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所谓借景,即通过巧妙的布局将园外景物纳入视线,使有限空间无限延伸,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
《园冶》有云:“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北海的白塔、琼华岛与远山湖水融为一体,正是这一理念的典范。
北海以琼华岛为中心,白塔为制高点,形成南北向主轴线。登临白塔向南俯瞰,中南海、景山乃至紫禁城的轮廓皆可收入眼底,此乃“远借”之精髓。而沿岸长廊与亭榭的错落排布,则通过“框景”将湖面波光限定为动态画卷。
2. 水体倒影的虚实相映北海的广阔水域成为天然的借景载体。春柳垂岸时,倒影中的五龙亭与真实建筑形成双重画面;冬雪覆冰之际,远处的万寿山佛香阁借由冰面反射,构成超现实的视觉延伸。
案例一:濠濮间借西山之景,通过九曲石桥压缩空间节奏
案例二:静心斋镜清斋前水池倒映墙外竹影,实现“邻借”
北海的借景绝非静态陈设——春日借玉兰飞雪,夏日纳荷风送香,秋日引丹枫映塔,冬日收晴雪寒林。游廊花窗的纹样随季节更换,如同取景框般截取不同时令的片段,使园林成为四时流转的剧场。
北海的借景智慧启示当代设计者:在场地受限时,可通过“视线通廊”的预留打破物理边界;同时,重视材质质感与自然元素的呼应(如青砖与苔痕的共生),让人工构筑物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矿坑花园”便借鉴了这一思路,借崖壁之势营造险奇之境。
北海的借景造园不仅是技术的呈现,更是天人合一哲学的物质表达。在城市化进程中,这种以有限寓无限的智慧,为创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人居环境提供了永恒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