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设立看守所,将其改造为关押政治犯的秘密监狱。这里曾囚禁过江竹筠(江姐)、许建业等数百名革命志士,是国民党特务机关迫害共产党人的铁证。
历史定格: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两百余名革命者在此遇难,仅15人脱险。 二、精神地标:监狱遗址的现貌如今的渣滓洞监狱遗址基本保留原貌:
男牢房:16间阴暗潮湿的囚室,墙上仍可见烈士刻下的誓言
女牢房:2间狭小牢房,江姐曾被关押于女二室
刑讯洞:展示老虎凳、烙铁等刑具,揭露特务暴行
围墙与岗哨:高达5米的围墙配机枪岗哨,再现森严守卫
三、红色烙印:不可磨灭的革命记忆渣滓洞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精神的象征:
《黑牢诗篇》的诞生地:烈士蔡梦慰用竹签蘸棉花灰水写下长诗
绣红旗的真实场景:罗广斌等狱中共产党员听闻新中国成立后秘密制作红旗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狱中学习、秘密传递消息等斗争形式
| 项目 | 详情 |
|---|---|
| 开放时间 | 9: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 推荐时长 | 2-3小时(建议与白公馆、烈士墓串联参观) |
| 特色活动 | 清明公祭、11·27纪念日主题教育、红色故事讲堂 |
渣滓洞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当代价值体现在:
通过实景体验强化青少年对革命历史的认知
“狱中八条”等历史经验对当代党风廉政建设具有警示作用
国际友人参观后普遍评价“展示了人类追求光明的不屈精神”
游客留言摘录:“触摸冰凉的铁窗时,突然理解了教科书里‘信仰的力量’。那些手铐锁不住灵魂,高墙隔不断希望。” 结语渣滓洞如同一本立体的历史教科书,用锈迹斑斑的刑具诉说着斗争的残酷,用斑驳的墙壁铭记着信仰的崇高。这里不仅是重庆红色旅游的首选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坐标。当游客走出阴暗的牢房,重见阳光的那一刻,必将对生命与自由产生新的感悟——这正是红色旅游超越时空的教育力量。
(本文资料来源于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公开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