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煤矸石多而得名。1943年,军统特务机关将其改造成秘密监狱,用于关押、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成为“中美合作所”第二看守所,囚禁过江竹筠(江姐)、许建业等数百名革命志士。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江姐狱中书信 二、遗址现状:触手可及的历史教科书如今的渣滓洞纪念馆基本保持了当年的格局:
岗楼与铁丝网:入口处的高岗楼和层层铁丝网,瞬间将游客带回那个阴森压抑的年代
男牢/女牢:16间阴暗潮湿的牢房,每间不足10平方米却曾关押数十人
刑讯洞:展示着老虎凳、烙铁等刑具,墙上“青春一去不复返”的刻字令人动容
纪念墙:镌刻着200多位遇难者名单,年龄最小的仅有19岁
三、精神遗产:永不熄灭的信仰之火在渣滓洞的展柜里,珍藏着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1949年10月7日,狱中同志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用红色被面和黄纸剪出五颗星,在牢房里秘密制作了这面旗帜。罗广斌在《红岩》中写道:“我们还是胜利了!我们的旗帜,终于飘扬在中国的天空!”
四、旅游指南:如何深度体验红色之旅最佳季节:春秋两季(3-5月、9-11月),避开夏季高温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推荐线路: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陈列馆→烈士墓,全程约3小时
特色活动:清明祭扫、七一党员宣誓、国庆专题展览
五、当代启示:从历史走向未来的思考站在渣滓洞的放风坝,俯瞰嘉陵江滚滚东流,不禁思考:是什么让革命者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是为人民解放而斗争的钢铁意志。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离开展馆时,许多游客会在留言簿上写下感想。一位大学生这样写道:“以前在课本里读到的历史,在这里变成了有温度的信仰。我们这代人要做的,不仅是铭记,更是传承。”
渣滓洞不只是旅游景点,它更像一座精神灯塔,照亮来路,也指引前程。当朝阳再次照耀歌乐山,那些长眠于此的英魂,正通过每一篇参观日记、每一次驻足凝望,完成着跨越时空的精神传递。
—— 让我们带着敬畏之心走进历史,带着责任之心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