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时,我站在白帝城岬角,脚下是湍急的长江。瞿塘峡的夔门如巨斧劈开群山,赤甲山与白盐山隔江对峙,崖壁上"夔门天下雄"的摩崖石刻在朝霞中泛着金光。这座始建于西汉的城寨,因三国时期刘备托孤的典故而名扬天下,杜甫曾在此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千古绝唱。
穿过悬棺陈列馆走向托孤堂,楠木殿内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塑像肃穆而立。公元223年,刘备在此将幼主刘禅与国家重任托付诸葛亮,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出土的蜀汉铜弩机,让人联想到《出师表》中"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的拳拳之心。堂前古柏虬枝盘错,据说为明代所植,树影斑驳间仿佛还能听见历史的叹息。
白帝城素有"诗城"美誉,观星亭旁的碑林汇集了历代文人真迹。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碑刻旁,可见黄庭坚手书《大唐中兴颂》的拓片,苏轼的《赤壁赋》与陆游的《入蜀记》交相辉映。最令人震撼的是悬于明良殿的竹叶诗碑——远观为竹枝图,近看却是由汉字组成的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沿悬崖栈道下行至江边,七百级石阶旁保留着古航道纤夫留下的栓船石孔。岩壁上清代水位题刻"同治九年大水至此"仍清晰可辨,比现在江面高出二十余米。正当凝神时,一艘五星级游轮拉响汽笛穿过夔门,现代游人的欢笑与崖壁的古老刻痕形成奇妙的时空叠影。导游指着对岸说:"三峡大坝蓄水前,这里的惊涛能溅上栈道呢。"
白帝城博物馆的战国巴蜀柳叶剑静静躺在恒温展柜中,与之相邻的还有宋代龙泉窑青瓷和明代白帝城全景绢本画。多媒体展厅里,动态《长江万里图》呈现着从唐古拉山到入海口的全程风貌,而白帝城恰如画卷中心的枢纽。特别展区陈列着三峡考古发现的汉代陶楼模型,檐角悬铃的设计与现在白帝城的建筑形制一脉相承。
落日将赤甲山染成绛紫色时,我登上观景台俯瞰长江。航道浮标灯已次第亮起,晚归的货船拉出长长的波纹。江风送来三国古战的铁马金戈,裹挟着李白轻舟的猿声,糅合着杜甫秋兴的落叶,最终融入现代轮船的引擎声中。这座见证了二十多个朝代兴衰的江城,像一位智者将沧桑化作江雾,在夔门的月色里继续讲述千年故事。
江水东流不复回,历史却在白帝城的每一块砖石中凝结成永恒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