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尖沙咀的街头巷尾,一种名为「糖葱薄饼」的传统小吃,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觉记忆。这种以手工拉糖技艺为核心的美食,相传源自潮汕地区,于20世纪初随移民潮传入香港。糖葱薄饼的「葱」并非指蔬菜,而是形容糖浆经反复拉扯后形成的细密孔洞,如同葱白的纹路。
早期糖葱薄饼是婚庆祭祀的贡品,因其雪白外观象征纯洁吉祥。随着时代变迁,小贩将糖块夹入薄饼,撒上花生碎与椰丝,逐渐演变为街头即食甜品。尖沙咀因码头文化兴盛,成为糖葱薄饼的重要传播地。
制作糖葱需历经「三沸三炼」:将白砂糖与麦芽糖以黄金比例混合,经铜锅熬煮至160°C形成琥珀色糖浆。师傅趁热将糖团挂上木桩反复拉扯,这个被称为「打糖」的过程需在3分钟内完成20次折叠拉伸,糖浆逐渐变得绵密透亮。
搭配的薄饼同样讲究,需用高筋面粉揉制后摊成蝉翼般的薄片。最后将糖葱条、花生粉与椰丝包裹其中,形成冰火交融的口感——薄饼的柔韧与糖葱的酥脆形成奇妙对比。
在重庆大厦侧巷经营逾40年的「陈记糖葱薄饼」,第三代传人陈伯坚持用传统炭炉烘饼。每天清晨5点开始熬糖,特有的焦香吸引着本地老街坊和寻觅古早味的游客。当被问及秘方,陈伯笑指墙上泛黄的工法流程图:「落足心机就是最好的调味料」。
「细个放学必买件糖葱饼,听到拉糖嘅啪啪声就知转角就到档口。」——街坊李女士回忆
随着租金上涨与健康饮食观念普及,全港坚持古法制作的糖葱薄饼摊档已不足十家。部分店家尝试创新,推出抹茶糖葱、低糖版本,甚至有甜品店将其改良为冰淇淋夹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近年将糖葱薄饼制作技艺列入保育名单,通过工作坊教学传承这项濒危手艺。
年份 | 全港摊档数量 |
---|---|
1980 | 62家 |
2023 | 8家 |
对香港人而言,糖葱薄饼不仅是甜品,更是城市发展的味觉见证。其制作过程蕴含的物理智慧——通过快速拉扯改变糖晶体结构获得酥脆口感,展现了民间饮食的科学性。当游客在尖沙咀接过温热薄饼时,品尝到的是跨越百年的匠心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