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圣约翰大教堂(St. John's Cathedral)始建于1847年,是香港现存最古老的西式教会建筑,亦是远东地区少数保存完好的19世纪哥特复兴式教堂之一。其设计由英国建筑师乔治·斯特雷奇主导,融合了早期英国哥特式与维多利亚时期建筑元素,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标志性符号。 尖拱与飞扶壁:外立面以重复的尖拱窗和飞扶壁支撑,强化垂直感 钟楼与尖塔:西北角钟楼高达30米,顶部八角形尖塔采用镂空石雕工艺 玫瑰窗:西立面直径4.2米的玫瑰花窗以铸铁骨架分割成12瓣,象征十二使徒 教堂内部采用巴西利卡式布局,中殿宽9米,全长45米。木制穹顶以英国橡木制成,肋拱交汇处装饰有鎏金鸢尾花纹章。圣坛屏风采用雪花石膏雕刻《最后的晚餐》场景,后方彩色玻璃窗描绘圣约翰见证基督受洗的景象。 日据时期教堂曾被改为军官俱乐部,原有铜钟与管风琴遭损毁。1945年后通过跨国修复工程,逐步恢复:
1950年重铸青铜钟组 1968年加装澳大利亚制管风琴 1996年使用3D扫描技术复原战损雕刻「光影透过19世纪英国原产彩色玻璃,在地面投射出宝石般的色斑」——建筑保护专家李明华
部位 材料 来源 墙体 本地花岗岩 九龙采石场 屋顶 威尔士石板 英国海运 地砖 釉面赤陶 葡萄牙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