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城市的喧嚣与燥热令人心生倦意。然而,在喧嚣之外,上海松江的一方古园——醉白池,却以满目苍翠与千年积淀的清凉,为游人开辟出一片避世桃源。
一池碧水映古木沿着青砖铺就的曲径缓步而行,两百余株古树在池畔交错成穹顶。六百岁的香樟树冠遮蔽半亩天空,香榧枝叶间漏下的光斑随风摇曳,百年紫藤虬结缠绕回廊,将暑气隔绝于密叶之外。池面浮萍点点,锦鲤游弋处涟漪荡开千年时光,明代董其昌笔下“云间清境”在此刻具象为荷叶托起的一滴露珠。
七月中旬,池中荷花进入盛放期
笔墨生凉处雪海堂前,董其昌手植的罗汉松已亭亭如盖。碑廊间苏轼《赤壁赋》石刻笔锋遒劲,行草飞舞间似有江风穿廊而过。退休教师张老先生每逢酷暑便来此临帖:“握笔时总觉得有股凉意从石碑透进掌心,这大概就是文脉的气韵。”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清人姜垓的楹联至今悬于四面厅都市中的清凉哲学
辰时:跟随太极团队在古柏下吐纳晨光
巳时:凉亭内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未时:池上茶室品碧螺春,看蜻蜓立荷
申时:碑刻馆赏赵孟頫《前赤壁赋》真迹
园林管理者王女士介绍:“我们保留了传统避暑智慧,廊道宽度经过计算,确保全天三段穿堂风;池塘与绿植面积占比始终维持在63%以上。”正在写生的美院学生小陈补充道:“颜料盘里的钴蓝总调不出池水的那种凉意。”
跨时空的清凉对话年代 | 避暑方式 | 现存痕迹 |
---|---|---|
宋 | 曲水流觞 | 九曲石桥 |
明 | 蕉叶题诗 | 芭蕉院 |
清 | 荷塘泛舟 | 古画舫遗址 |
当夕阳将池畔的“十鹿九回头”石刻染成金红色,暑气已然消散在斑驳的砖雕花窗之间。这座从明代走来的人文园林,正以跨越时空的清凉智慧,为每一个现代朝圣者提供着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