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豫悦老亲”之意,承载着浓厚的江南文化底蕴。园内古木参天,其中橘树的种植历史尤为悠久。自清代以来,橘树便成为豫园秋景的象征,金黄果实与雕梁画栋相映成趣,寓意吉祥与丰饶。 据《上海县志》记载,豫园橘树的品种多为“朱砂橘”,因其果实红艳似火,古人将其视为“福寿之兆”。每逢秋分,园丁们悉心照料橘树,确保其硕果累累,成为游客争相观赏的焦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橘树不仅是经济作物,更被赋予多重象征: 吉祥如意:橘谐音“吉”,常被用于年画与诗词中; 坚韧品格:橘树四季常青,象征不畏风霜的君子风骨; 团圆美满:中秋赏橘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和睦的期盼。 豫园的橘树更与园林艺术完美融合。漫步九曲桥畔,可见橘枝从漏窗中探出,仿佛一幅天然的工笔画;仰观得月楼前,橙黄果实与飞檐翘角构成“金果悬檐”的独特景致。 每年10月至11月,豫园会举办“金秋橘香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游客们可在此品尝现摘的甘甜柑橘,聆听昆曲《牡丹亭》选段从湖心亭悠悠传来,感受“满园橘色关不住,一曲清音绕梁间”的诗意。 豫园的园艺师们遵循古法,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橘树养护秘诀: 这些技艺通过师徒制代代相传,2020年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轻园艺师李师傅说:“每次看到游客对着橘树拍照欢笑,就觉得这份坚守有了更深的意义。” 当夕阳为豫园披上金纱,晚风拂过缀满橘子的枝头,沙沙声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这里的每一颗橘子,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中华文明在岁月长河中生生不息的见证。正如园林入口处的楹联所书——“橘绿橙黄总关情,园古亭幽自有韵”。
活动项目
特色亮点
橘艺盆景展
展出百年橘树造型盆景,展现园艺师的匠心独运
古法制橘体验
现场演示橘酱、橘饼的传统制作工艺
中秋橘灯会
数千盏橘皮灯笼点亮园林,再现《红楼梦》中的中秋盛景
“春修枝、夏遮阳、秋疏果、冬培土,四时有序,方得硕果盈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