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的城隍庙,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文化地标之一。这座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庙宇,历经六百余载风雨洗礼,在香火缭绕与市井喧嚣中,见证着上海从滨海小城成长为国际都市的传奇历程。
明初建制:原为金山神庙,永乐年间改为城隍庙
清代鼎盛: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扩建形成今日格局
民国风云:1924年大火后由黄金荣、杜月笙集资重建
新生蜕变:2010年完成最近一次大规模修缮
大殿檐角悬挂的青铜风铃依然鸣响着明代的韵律,而殿前广场的青石板已磨出民国年间黄包车夫的足迹。
城隍殿
重檐歇山顶建筑,正脊装饰双龙戏珠陶塑,殿内供奉三位城隍:霍光(汉代大将军)、秦裕伯(明代上海城隍)、陈化成(清代抗英将领)
玉皇殿
二层楼阁式建筑,藻井绘有二十八星宿图,藏有清代《道藏》刻本
“一庙三城隍,半部上海史” —— 民间谚语
每年农历二月廿一日的“三巡会”,巡游队伍长达三公里,包含:
① 开道旗幡 ② 城隍銮驾 ③ 民俗表演方阵
时间 | 仪式 | 参与人数 |
---|---|---|
05:00 | 请神仪式 | 道长及信众代表 |
08:30 | 銮驾出巡 | 约2000人 |
15:00 | 安座法会 | 全体信众 |
传统功能
• 宗教祭祀
• 社区议事
• 节庆集会
现代延伸
• 非遗展示馆
• 文化创意市集
• 数字香火系统
南翔馒头店、绿波廊等百年老字号与星巴克臻选店比邻而居,传统与现代在此达成奇妙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