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的方塔园内,一座历经千年的宋代古塔——兴圣教寺塔巍然矗立。这座俗称「松江方塔」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以独特的姿态演绎着传统建筑与现代都市的时空对话。
图1:晨光中的方塔剪影与远处玻璃幕墙相映成趣一、凝固的时光胶囊
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的松江方塔,以其独特的「十字套筒」结构闻名于世。塔高42.5米,九级四面,砖木檐廊的设计让这座江南古塔在庄重中透出灵秀之气。塔身每层悬挂的铜铃,至今仍会在风中吟唱千年不变的韵律。
图2:塔檐下保存完花的宋代斗拱构件二、古今交织的共生空间
方塔园外300米处,万达广场的霓虹灯与古塔飞檐构成奇妙的光影交响。每天午后,可见手持数位板的艺术系学生在塔下写生,无人机悬停在塔顶采集三维建模数据,穿汉服的少女与手持咖啡的上班族在回廊不期而遇。
图3:玻璃幕墙倒映中的方塔轮廓三、科技赋能的文化传承
2023年推出的AR导览系统让游客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塔顶「塔刹」的360度细节,夜间光影秀将《云间史话》投射在塔身。短视频平台上,#方塔二十四节气 话题已积累2.3亿次播放量,年轻人在直播中探讨塔砖铭文里的宋代匠人故事。
图4:游客使用AR设备观赏虚拟复原的宋代塔院四、守护与生长的平衡之道
文物保护团队采用微振动监测系统守护古塔安全,地下2.5米处的隔震层消解着地铁轨道的震动。方塔文创店推出的古塔榫卯积木成为爆款,塔影倒映在咖啡馆的拉花图案里,历史正以新的形态融入城市记忆。
「最好的保护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呼吸里」——方塔保护中心主任李建华
当夕阳将方塔的轮廓镀上金边,健身的老人、拍照的游客、放学的孩童在塔下来往穿梭。这座千年古塔不再只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空枢纽,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谱写新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