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的方塔园内,矗立着一座历经九百余年风雨的古建筑——松江方塔(正式名称为兴圣教寺塔)。这座始建于北宋熙宁至元祐年间(1068-1094年)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以54.7米的身姿刺破苍穹,其方形平面形制在江南古塔中独树一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形制创新:塔身平面呈罕见的方形,每层四面设壶门,木制斗拱承托腰檐平座
结构密码:塔心木与内外壁的独特构造,体现了宋代砖木建筑的抗震智慧
装饰美学:保留宋代原物的177朵斗拱和110条宋代瓦垄,塔刹相轮上的浪风索铁件为明代遗存
"其檐牙高啄,若飞翚之焕乎天表"——明《松江府志》
时期 | 大事记 |
---|---|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 | 首次大修,更换塔刹 |
明洪武年间 | 塔院改为城隍庙 |
1975-1977年 | 大规模修复,重现宋代风貌 |
如今的方塔园内,古塔与明代砖雕照壁、宋代望仙桥等文物组成了露天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复原的塔刹构件、AR呈现的历史场景,让古建筑焕发新生。每年举办的「塔影秋月」文化节,更将传统建筑美学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