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老城区特有的方言正以惊人速度消亡。据语言学家统计,全国已有68种地方方言被列入濒危名录。青石板街道回荡的叫卖声、茶馆里此起彼伏的俚语对话,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声音符号,正在被标准化的普通话浪潮逐渐淹没。
课程特色:
三代同堂教学:70岁方言传承人+40岁语言学者+20岁新媒体讲师 场景化学习:菜市场实战、茶馆情景剧、传统童谣教唱 数字化留存:AI语音建档与方言表情包创作
每周六上午,明清古建筑改造的学堂里会传出特别的朗读声。学员们跟着八旬老人王师傅,用九音六调的老城话复现《货郎担调》:“针头线脑洋火——洋火——”
00后短视频博主小鹿
“我拍的 |
|
法国留学生皮埃尔
“学会说‘过早冇’后,早餐摊阿姨多给我加了勺辣油!” |
“方言不是交流的障碍,而是打开城市记忆的钥匙。当我们用祖辈的语调说‘落雨收衫’,连雨滴都带着故事的温度。”
项目组正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方言AR导览系统,游客扫描古宅门楣即可听到原住民用方言讲述建筑故事。明年还将推出方言亲子剧场,让传统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