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玉渊潭公园,层林尽染,如火的红叶随风飘落,为大地铺上一层斑斓的地毯。在这短暂的季节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红叶书签DIY工坊”悄然兴起,吸引着游客用双手将自然之美定格为永恒。
一、活动缘起:自然与人文的相遇玉渊潭公园管理处联合环保艺术团队推出的这项活动,源于对城市自然教育的探索。工作人员发现,每年秋季清扫红叶时,总有游客惋惜这些落叶的消逝。“为何不让它们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生命?”这一灵感催生了将红叶转化为艺术载体的创意。
二、活动流程:从落叶到艺术品材料采集:参与者可在指定区域挑选完整红叶,工作人员会讲解枫树、黄栌等不同叶种的特性
预处理环节:使用特制压花机进行24小时脱水定型
创意工坊:提供金漆笔、干花、丝带等材料,由专业手作老师指导设计
三、设计哲学:残缺中的诗意不同于工业制品的完美无缺,工坊鼓励保留红叶的自然特征——虫蛀的孔洞可点缀为星空,断裂的叶脉能勾勒出山水轮廓。来自中央美院的指导老师林默分享道:“每片叶子都是自然的日记本,我们要做的只是帮它写出故事。”
四、科技赋能传统工艺工坊引入两项创新技术:
1. 纳米覆膜工艺解决红叶脆化问题
2. AR书签功能,扫描后可见叶片落地前的360°生长影像
退休教师张阿姨将学生姓名刻在叶脉上:“这些孩子就像不同的叶子,各有各的生长轨迹”;程序员小王把电路图蚀刻在枫叶上,笑称这是“自然与代码的对话”。
六、环保延伸效应活动衍生的副产品同样充满巧思:
材料 | 再利用方式 |
---|---|
碎叶渣 | 制成彩色宣纸 |
加工废水 | 提纯植物染料 |
当最后一片红叶离开枝头,工坊展柜里陈列的3000余件作品,正带着玉渊潭的秋日记忆,去往世界各个角落。这些会呼吸的纪念品,让城市人重新触摸到季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