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重庆歌乐山主峰的古塔,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多次修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这座七层八角砖木结构古塔高约42米,犹如一支直指苍穹的巨笔,以其67.3米的海拔成为重庆主城区的制高点之一。古塔基座由青石砌成,每层塔檐悬挂风铃,微风拂过便会传出清越的铃声,与山间松涛相和成趣。
古塔完美展现了唐代密檐式砖塔的营造法式。塔身采用"一顺一丁"的砌筑工艺,每层开设拱形窗洞,既满足结构稳定需求,又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最精妙的是塔心设置的旋转石阶,共计218级台阶呈螺旋式上升,台阶石材因常年踩踏已磨出深浅不一的凹痕。登临者可通过每层设置的4个观景窗,从不同角度欣赏山景,这种"移步换景"的设计理念比欧洲同类建筑早出现数百年。
据《巴县志》记载,唐宋时期此处曾是文人雅集之地,韦应物、李商隐等诗人曾留有题咏。明代状元杨慎在塔内壁题刻"云山一览"四字,至今墨迹犹存。抗战时期,古塔更成为重庆重要的防空观测点,塔身至今保留着当年设置的铜制方位标尺。这些层层叠叠的历史印记,使古塔成为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春季登塔可见满山杜鹃如霞似锦,夏季云雾缭绕时如临仙境,秋高气爽时能见度可达40公里,冬季雪后则银装素裹别具风韵。天文爱好者测算出,在塔顶全年可观测星空时间达280天以上,特别是每年七夕前后,这里成为观赏银河的最佳地点。现代测量数据表明,在塔顶可见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的奇特水文现象,以及主城区80%的地标建筑。
近年来管理部门在保持古塔原貌的前提下,增设了智能化导览系统。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AR复原的古代建造场景,塔内还安装了温湿度监测设备确保文物安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护古塔结构,每日限流900人次,并实行分时段预约制。登塔最佳时段为晴日午后,此时光线最适合拍摄两江汇流的壮丽景观。
可选择轨道交通1号线至烈士墓站,转乘观光巴士直达山腰停车场,再沿青石板步道行走约15分钟即可到达。建议游览时间为2-3小时,塔内提供免费望远镜使用,但禁止携带大型摄影器材登塔。周边配套有抗战纪念馆、松林茶社等设施,可组合成半日游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