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繁华的都市轮廓之外,大屿山以其原始的自然生态,成为了东亚地区重要的候鸟中转站。每年春秋两季,数以万计的候鸟在此停歇,为自然爱好者与摄影师提供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
大屿山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的关键节点。每年3月至5月,北迁的候鸟如黑脸琵鹭、苍鹭在此补充能量;9月至11月,南飞的鹬鸻类、猛禽群则铺天盖地掠过湿地。2022年鸟类调查数据显示,单日最高记录到187种鸟类在此栖息。
春季明星物种:寿带鸟、蓝翡翠
秋季壮观景象:数以千计的蒙古沙鸻集群
大屿山的红树林潮间带孕育着丰富底栖生物,为鸻鹬类提供高蛋白食源。水牛放牧区形成的浅水洼地,意外成为鹳类理想的觅食场所。当地环保组织实施的人工浮岛计划,使鹭鸟繁殖成功率提升40%。
东涌至沙螺湾步道:清晨5:30可观测到军舰鸟掠过晨曦
水口泥滩:退潮时分适合观察勺嘴鹬滤食
大澳湿地观鸟屋:配备20倍观察镜,记录到罕见黑嘴鸥
保持200米以上观察距离,使用长焦镜头
避免穿着鲜艳衣物,建议卡其色迷彩着装
严禁使用无人机惊扰鸟群
参与公民科学项目,通过eBird提交观测数据
当最后一群大雁消失在北方的天际线,湿地里的弹涂鱼又开始新一轮的繁衍。这场跨越半球的生命循环,在大屿山的潮汐间年复一年地上演,见证着自然界的永恒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