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现代雕塑地标
坐落于澳门新口岸友谊大马路水塘旁的融和门,是这座“海上花园”最具象征意义的现代艺术建筑之一。这座高40米、由青铜制成的中空拱门雕塑,不仅是澳门主权移交前后的重要公共艺术项目,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视觉宣言。
设计师贾梅士·西芒以“双手合拢”为创意原型,用1620块青铜板通过特殊工艺拼接成流畅的曲线结构。门体表面特意保留的氧化痕迹,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青绿色调,宛如一部立体的时光日记。
结构设计:中空拱门跨度达35米,夜间内置灯光系统使其成为海岸线上的璀璨地标
材质运用:青铜材质既呼应澳门传统造船工艺,又隐喻文化的沉淀与传承
空间意象:门洞正对南海,形成“海上门户”的视觉通廊,暗合澳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
建于1999年的融和门,其命名直指澳门独特的文化基因。拱门两侧曲线象征着葡萄牙与中国两种文明,中间交汇处嵌有澳门区花莲花图案的琉璃装置,阳光下会投射出七彩光斑。这种设计语言生动诠释了澳门“不同而和,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这座建筑不是终点,而是对话的开始——如同澳门本身,永远在开启新的可能性。”
— 艺术评论家陈逸云
黄昏时分(17:00-18:30):青铜表面反射夕照,与对岸珠海横琴的现代建筑形成时空对话
夜间照明(19:00-23:00):灯光系统激活后,拱门内壁投射的莲花光影与水波交相辉映
建议将融和门与澳门文化中心、艺术博物馆串联游览,形成“现代艺术三角”参观路线。步行5分钟可达的观音像海滨休憩区,是拍摄融和门全景的理想机位。
作为澳门主权移交前夕完工的最后一个大型公共艺术项目,融和门的建造过程本身即是历史见证。其基石下埋藏的时间胶囊,收录了1999年澳门市民对未来的寄语,计划于2049年开启。这种“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使建筑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观赏价值。
时间 | 事件 | 意义 |
---|---|---|
1996年 | 国际设计竞赛 | 从17国作品中选中葡萄牙设计师方案 |
1998年 | 青铜板运抵澳门 | 全部建材经由海路运输,呼应澳门港口历史 |
1999年12月 | 正式落成 | 成为澳门回归庆典的重要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