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从私家园林到文化地标
醉白池坐落于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南路,始建于宋代,原为松江名士朱之纯的私家园林“谷阳园”。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董其昌曾在此挥毫泼墨;至清顺治七年(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购得遗址,仿效白居易《池上篇》意境重建园林,并更名为“醉白池”,成为江南文人雅集的重要场所。
清代《松江府志》载:“园以池胜,竹树蔽亏,亭榭隐现,极幽邃之致。”
二、园林艺术:咫尺山水的诗画之境
全园占地5公顷,以池水为中心展开布局:
中心湖区:曲桥卧波,倒影如画,春日垂柳拂水,秋时残荷听雨
建筑群落
碑刻长廊:珍藏赵孟頫、文徵明等名家真迹石刻,被誉为“艺术回廊”
三、文化传承:流淌千年的精神血脉
作为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园林,醉白池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基因:
明清时期松江画派的重要创作基地
昆曲《牡丹亭》首演地的历史传说
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四、当代价值:文化遗产的活化之路
自1959年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以来:
| 保护措施 | 实施内容 |
|---|---|
| 古建修复 | 采用传统工艺修复雪海堂、乐天轩等建筑 |
| 生态保育 | 建立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实施水系生态工程 |
| 文化推广 | 举办荷花展、书法雅集等品牌活动 |
【学术视角下的启示】
醉白池的营造技艺体现了江南士大夫“隐于市”的哲学思想,其空间叙事融合了诗书画印的文人传统。在城市化进程中,这类文化遗产的保护需平衡原真性与功能性,通过数字化展示、研学教育等创新手段,让历史园林真正成为“活的文化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