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醉白池,总是被温柔的阳光与和煦的风包裹着。这座位于上海松江的古典园林,因宋代文人苏轼曾在此醉酒题诗而得名,如今却因漫天飞舞的风筝,成了市民踏青的热门去处。古色古香的回廊与湖面倒影间,交织着孩童的欢笑与五彩斑斓的纸鸢,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
一、春光乍现,纸鸢起舞清晨的醉白池还未完全苏醒,晨练的老人已在九曲桥上舒展筋骨。随着日头渐高,园区入口处的小贩支起摊位,燕子、蝴蝶、锦鲤形状的风筝挂满竹架,引得孩子们拽着父母衣角驻足挑选。十点刚过,中央草坪便陆续被野餐垫占据。一位父亲手把手教女儿放风筝,线轴转动间,一只金鱼风筝歪歪扭扭升空,孩子兴奋的尖叫声引得旁人莞尔。
二、穿越时空的文化交响在明代建筑雪海堂前,非遗传承人张师傅正展示着传统沙燕风筝的制作工艺。薄竹篾在苍老指间弯折定型,糊上棉纸后,几个中学生围着学习用矿彩勾画羽毛纹样。「以前风筝要测风向传军情,现在更讲究『扎糊绘放』四艺。」他的讲解引来阵阵惊叹。与此同时,摄影爱好者们架起三脚架,将雕花窗棂间掠过的龙形风筝与飞檐斗拱一同框入镜头。
三、春日里的众生相银发旅人:退休教师王阿姨带着泛黄的相册重游故地,「三十年前儿子在这里放过小蜜蜂风筝,现在孙子放的无人机倒是能追着真蝴蝶飞」。
甜蜜负担:大学生情侣反复调试GoPro风筝,却在风筝缠树时笑作一团,保安举着长竹竿解救的身影被制成短视频,当晚登上同城热搜。
意外插曲:下午三点的「风筝拔河赛」中,两只蜈蚣风筝的百节身躯意外纠缠,解线过程中竟牵出两家人共叙旧谊的温馨场面。
四、暮色中的诗意栖居待到夕阳将池水染成琥珀色,夜光风筝开始登场。电子莲花灯随风盘旋,与廊下灯笼相映成趣。管理员老周巡视时不忘提醒:「收线莫急,当心『风筝雨』伤人。」湖心亭里,民间乐团即兴演奏的《彩云追月》,为这场春日狂欢平添几分江南韵味。
「风筝飞得再高,线头总在人间。」保洁员李姐清扫着草坪上的断线时感叹,她脚边的柳絮正悄悄聚成小小的白色漩涡。
当最后一只夜光风筝隐入星空,醉白池重归静谧。但每个人都明白,那些系在风筝线上的欢笑声,早已随着春风,渗入了青砖缝隙与百年古树的年轮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