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松江老城的苍翠怀抱中,一座九层方塔刺破苍穹,这便是江南名刹兴圣教寺仅存的遗珍——松江方塔。这座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的古塔,历经宋元明清四代风雨,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制与斑驳的砖木肌理,讲述着千年古城的沧桑往事...
二、斗拱飞檐见匠心42.5米的高度承载着宋代营造法式的精髓。不同于中原佛塔的雄浑,方塔展现出江南特有的清秀风骨。砖木混合结构中,每层腰檐下精巧的斗拱如莲花绽放,平座栏杆雕饰的宋代万字纹、菱花纹,至今仍可窥见往昔匠人的鬼斧神工...
三、塔影斜阳说兴替塔心室内斑驳的铭文砖铭刻着历代修葺的印记。明洪武年间的铁质塔刹在雷电中屡毁屡建,清乾隆年间增设的塔灯曾为夜航船指引方向。最令人唏嘘的当属底层残存的宋代地宫,1974年修缮时出土的鎏金铜佛与佛舍利,印证着此处曾是江南佛教传播的重要节点...
四、方塔园中觅古韵如今的方塔立于占地180亩的园林之中,与明代照壁、清代天妃宫组成时光长廊。北大门移建来的清代街楼,西麓迁入的明代楠木厅,连同园中百年古银杏,共同编织出立体的历史画卷。春看玉兰映塔影,秋赏金叶覆碑亭,四时景致皆成诗...
五、砖木无声胜有声当指尖抚过底层宋代砖墙的沟纹,耳畔似有梵呗伴着漕运船歌隐约传来。这座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既是古代建筑技艺的活化石,更是海上之城的文化基因库。那些深嵌砖缝的历史密码,正等待着每一个驻足者用心解读。
(文/历史探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