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方塔,本名兴圣教寺塔,坐落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235号,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文物之一。始建于北宋熙宁至元祐年间(1068-1094年),这座九层方形砖木结构佛塔,历经宋元明清四代修缮,至今仍保持着宋代建筑的原真风貌。
方塔所在的兴圣教寺曾是松江地区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明代诗人冯行曾用「巍巍楼阙梵王宫,金碧名蓝杳霭中」的诗句描绘其盛况。1975年启动的文物修缮工程中,在塔刹宝瓶内发现宋代钱币、铜佛等文物,印证着千年古塔的时代印记。
平面呈正方形,逐层收缩的楼阁式造型
总高42.5米,底层边长6米
每层设腰檐、平座与栏杆
宋代营造技艺塔身保留大量宋代原构,斗拱样式呈现典型的「五铺作双抄偷心造」工艺,檐角悬垂铜铃共36只,微风过处清音缭绕。这种以木构为主的砖木混合结构,在江南地区极为罕见。
「近海浮图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珑」——清·黄霆《松江竹枝词》
方塔园内现存珍贵文物包括:
文物名称 | 年代 | 特色 |
---|---|---|
望仙桥 | 南宋 | 上海最古老石板桥 |
砖刻照壁 | 明洪武 | 巨型砖雕珍品 |
兰瑞堂 | 清 | 楠木厅堂建筑 |
开放时间:8:30-16:30(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12元/人
建议游览时长:2-3小时
周边景点醉白池(明代园林)|云间第一楼|唐经幢(唐代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