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楼,这座坐落于台南市的橙红建筑,不仅是台湾最古老的荷兰式遗迹,更是一本立体的历史手帐。165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建造的普罗民遮城,历经明郑、清领、日治时期,每一块砖石都烙印着时代的笔迹。当你站在楼前,仿佛能听见郑成功接收荷兰人投降的歷史回音,看见清代文人雅士在文昌阁吟诗作对的场景。
观察建筑细节:荷兰时期的砖砌技术、明清增建的飞檐翘角、日治时期的修复痕迹,都是值得记录的时空切片。建议用手帐绘制建筑轮廓,标注不同时期的构造特征,配合老照片对比,更能感受历史的层次感。
用色块表现赤嵌楼的赭红色墙体,搭配台南的蓝天绿树;速写九座赑屃碑雕的纹样,记录匾额上的书法墨宝。可贴上门票、导览图等实物,增加版面丰富度。
2. 嗅觉记忆库在手帐角落标注气味关键词:"午后暴雨前的潮湿泥土味"、"周边老街的冬瓜茶香"、"古迹特有的木质陈旧气息",这些文字能瞬间唤醒旅行记忆。
3. 听觉时间轴用时间轴记录声音变化:早晨的鸟鸣→游客的嘈杂→傍晚的南管乐表演。可搭配二维码链接录音片段,打造多媒体手帐。
将赤嵌楼的建筑元素转化为手帐设计语言:
- 荷兰拱门造型作为边框设计
- 郑成功像的剪影用作章节分隔符
- 文昌阁的瓦当纹样拓印成图案印章
同时记录文化关联:比如在"海神厅"页面延伸记录台江内海历史,在"蓬壶书院"部分整理台南文学地图,让手帐成为知识网络的核心节点。
预留手帐页面,打印历史背景资料;制作打卡清单:"寻找城墙残迹"、"拍摄不同角度飞檐"等目标性任务。
现场记录阶段使用便携工具:防水速干笔应对台南突发降雨,色铅笔快速标注建筑色彩。采用关键词+简图的高效记录法,详细内容留待后续补充。
后期整理阶段建立颜色代号系统:红色标历史事件,蓝色标建筑特征,绿色标个人感悟。搭配地图轨迹APP的路线图,再现游览动线。
尝试将赤嵌楼的时空叠合概念应用于手帐:
- 用透明硫酸纸叠页表现不同时期的地层感
- 制作可翻折的互动页面,模拟建筑空间转换
- 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362天为时间轴,设计周期性记录模板
更可延伸至周边体验:记录度小月担仔面的食记、神农街的文创小店探访,让手帐成为台南文化的微型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