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豫园始建于1559年的晚明时期,这座承载四百余年历史的江南园林,每逢金秋便会化身菊花艺术的立体画廊。自清乾隆年间起,园主潘允端首创重阳赏菊雅集,如今这场绵延三个世纪的传统盛会,已成为沪上最具人文气息的秋日盛典。
二、千姿百态的菊花宇宙走进九曲桥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达5米的"菊塔"装置,由八千余朵悬崖菊编织而成。园艺师运用裱扎技艺将小菊分层固定,形成流瀑般的立体效果。往湖心亭方向,可见珍稀品种展区:花瓣如丝绦垂落的"十丈珠帘"、花径达30厘米的"墨王"、呈现翡翠光泽的"绿云"等三百余个品种竞相绽放。技术人员通过光照调控和温度管理,实现了不同花期菊株的精准同步。
三、园林艺术的时空对话在玉华堂前,艺菊师用唐式金银箔贴花技法复原了《菊谱》记载的宋代"金盏银台"造型。仰山堂东侧,一组以郑板桥《墨菊图》为蓝本的写意菊景,通过苔藓造景与雾森系统,营造出"墨韵生香"的意境。最引人注目的是点春堂遗址区的"菊影迷宫",利用镜面反射原理构建出无限延伸的菊花幻境。
四、沉浸式文化体验每日辰时(7:00-9:00)开设露水采菊体验
专业茶艺师在得月楼演示宋代点茶技艺
万花楼夜间开放数字菊影灯光秀
每周六举办菊花主题昆曲《南柯记》选段演出
五、可持续生态实践本届展览采用全周期生态管理模式:使用可降解竹材搭建展架,展后菊株将移栽至松江苗圃继续培育,凋谢花朵经低温干燥处理后制成艺术标本。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每株菊花的培育日记,见证从扦插到盛放的全过程。
六、实用游览指南| 时段 | 推荐路线 |
|---|---|
| 清晨 | 挹秀楼→得月楼→玉玲珑 |
| 午后 | 内园→静观大厅→听涛阁 |
| 傍晚 | 九曲桥→湖心亭→荷花池 |
(本文数据来自豫园管理处2023年度展览公报,植物品种信息经上海植物园专家核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