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代上海的摩天大楼在浦江两岸竞相生长时,松江老城一隅的醉白池却以另一种姿态凝固着时光。这座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顺治年间的江南古典园林,如同镶嵌在城市肌理中的文化琥珀,用廊腰缦回的亭台楼阁,讲述着上海前身华亭县的千年文脉。
穿过刻有董其昌手书『醉白池』三字的砖雕照壁,明代松江画派代表人物顾正谊的『濯锦园』遗址跃然眼前。水池畔的『十鹿九回头』石刻不经意间透露出秘密——那些驻足回望的梅花鹿,正是古代松江『虽富贵不忘故乡』文化基因的生动隐喻。
清初工部主事顾大申在改建园林时,创造性地将诗书画印四绝熔铸于造园艺术。碑刻画廊中,赵孟頫《前赤壁赋》书迹与郑板桥竹石图相映成趣;四面厅内,董其昌《彦章墨戏帖》与米芾『宝晋斋』匾额穿越时空对话。这种将艺术真迹直接融入园林陈设的手法,在江南园林中堪称独步。
『蕉叶最宜浮砚水,柳丝常自拂书窗』
——清·黄之隽《醉白池记》池西的『雪海堂』更见证过近代风云。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此发表演说,民国第一张地契在此签发,古园林不经意间成了历史转折的见证者。
四季幻彩:春赏『玉兰院』琼花似雪,夏观『莲叶东南』荷盖亭亭,秋品『金桂轩』天香云外,冬寻『雪梅堂』疏影横斜
空间魔法:通过『旱船』『半亭』等虚实相生的建构,在3亩之地营造咫尺山林的意境
水木清华:池畔百年古樟与宋代石柱础相守,倒影中可见董其昌『玄赏斋』墨韵流转
当暮色染红池畔的百年女贞,戏台上传来昆曲《牡丹亭》的水磨腔。年轻的设计师们在碑廊前架起画板,用Procreate软件临摹《急就章》碑文。这座上海最古老园林正以开放姿态拥抱现代:
AR导览让《云间邦彦图》中的28位历史人物鲜活起来
数字修复技术还原了『疑舫』缺损的万字纹花窗
每月末的『古典园林音乐会』让箜篌与电子音乐碰撞
站在池东的『乐天轩』远眺,玻璃幕墙的都市天际线与歇山式屋顶构成奇妙的和鸣。这座历经宋、明、清三代的园林,恰似一座文化之桥,将松江府的文人风骨与当代上海的城市精神悄然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