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醉白池,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江南园林,名字中暗藏双重文化密码。"醉白"二字既可追溯至北宋苏东坡为韩琦私园所作《醉白堂记》,亦暗合唐代诗仙李白的旷达风骨。清顺治年间,工部主事顾大申在宋代旧园遗址上重建此园,以松江画派独有的艺术视角,将文人理想中的山水意境化为现实...
占地仅76亩的醉白池,完美诠释了江南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空间哲学。园内池水约占三分之一面积,却通过"隔景""借景"等手法营造出九曲回环的视觉效果。池畔的四面厅、卧树轩等建筑,以宋代《营造法式》为蓝本,飞檐翘角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
清人王昶《金石萃编》载:"园中景物,四时皆宜",道出了园林设计的精妙之处。
董其昌晚年在此完成的《画禅室随笔》,让醉白池成为文人画理论的诞生地。清代《醉白池记》碑刻至今犹存,六百余字的骈文镌刻着时光的重量。更有赵孟頫《前赤壁赋》石刻、吴道子观音像碑等艺术瑰宝,使这座园林成为露天的艺术博物馆...
2019年启动的数字化保护工程,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建立了厘米级精度的园林模型。每年春季的曲会雅集,昆曲水磨调在古戏台婉转回荡。夜间光影秀以现代技术重现"池上草堂"的诗词意境,传统园林正以新的方式延续着文化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