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兴业路76号,一座青砖红瓦的石库门建筑静静矗立。这座看似普通的民居,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标志性的红色地标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百年前,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在此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百年后,这座建筑以无声的砖瓦语言,诉说着一个政党从萌芽到引领民族复兴的壮阔历程。 1921年7月23日,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李公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全国及海外共产主义小组的13位代表,带着对民族命运的深切思考,在客厅的木制八仙桌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仅有五十余人的新兴政党,将在二十八年后改写整个中国的命运。 会议中途因法租界巡捕搜查而转移至嘉兴南湖,这一细节恰恰折射出早期共产党人面临的严峻环境。会址建筑本身也具有象征意义:石库门的海派风格展现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而暗红色的门楣则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曙光。
展馆内陈列的1920年《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
今天的纪念馆内,历史时空被精心定格:
复刻的会场保持着当年的朴素陈设,褪色的藤椅、斑驳的茶杯、手写的工作报告
泛黄的《新青年》杂志与油印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
墙上悬挂的马克思画像,边角已略显卷曲
这些展品构成一个立体的历史坐标系,让参观者得以触摸到那个觉醒年代的温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展出的12件国家一级文物,包括董必武1956年亲笔题写的"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匾额,见证着亲历者对这段历史的深刻认知。
"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站在复原的会场景观前,仿佛能看到毛泽东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听到李汉俊用日语应付巡捕的机智周旋,感受到代表们为纲领条款争论时的思想火花。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轨迹在此交汇:
代表 | 1921年身份 | 历史贡献 |
---|---|---|
毛泽东 | 湖南代表 |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董必武 | 武汉代表 | 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基人 |
王尽美 | 济南代表 | 齐鲁大地播火者 |
1921
50余名党员
秘密集会
2021
9500余万党员
领导14亿人的现代化国家
如今的会址周边,陆家嘴的摩天楼群与中共诞生地形成跨越百年的对话。纪念馆年均接待观众逾百万,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60%,显示出红色基因的代际传承。海外参观者留言簿上的各种文字,则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