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这座青砖灰瓦的石库门建筑,见证了近代中国最伟大的历史转折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代表,以年轻人的热血与理想,在此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会址的原貌保存至今,门楣上的雕花、客堂间的方桌木椅,无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步入纪念馆,青铜浮雕《起点》以艺术语言定格了代表们慷慨陈词的瞬间。展柜中泛黄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边缘卷起的纸张上仍可见陈望道翻译时的批注墨迹。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参观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会议被迫中断、代表们转移至嘉兴南湖的紧张场景。特别设计的「初心电台」互动装置,收录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经典文献的诵读音频。 会址建筑本身即是红色文化的载体:
18平方米的会场还原了当年的桌椅布局,窗棂仍保留着便于观察外界的特殊角度 砖木结构的山墙采用江南民居特色的马头墙样式,暗含革命火种扎根民间的深意 新馆建筑采用「天平」造型,象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纪念馆序厅题词
纪念馆创新推出多种体验项目:
项目名称 | 内容特色 |
---|---|
情景党课 | 演员还原李达夫人王会悟担任警卫的场景 |
AR明信片 | 扫描即可观看南湖红船3D模型 |
电子留言墙 | 实时生成参观者手写体组成的党徽图案 |
据统计,2023年该馆接待观众逾285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群体占比达63%。来自复旦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张同学表示:「为参观者讲解《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时,总能感受到穿越百年的精神共振。」会址周边形成的「红色文化生态圈」正在扩展:思南公馆的党史书店、新天地的AR历史地图、复兴公园的初心咖啡,让红色记忆自然地融入城市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