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一栋石库门建筑内,一场秘密会议悄然召开。这场仅有13名代表参加的会议,却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中共一大会址,不仅是党的诞生地,更是百年革命与建设历程的无声见证者。
一、真理的火种:见证建党初心青砖灰瓦的建筑内,不足18平方米的客厅陈列着当年的松木方桌、桐油灯盏和茶具。代表们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名义聚集,在持续7天的会议中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当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时,会议闭幕时的掌声与黄浦江的汽笛声交织,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航船正式起锚。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习近平二、革命的烽烟:历经沧桑变迁
1922年:会址遭法租界搜查,代表李汉俊巧妙转移文件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建筑外墙弹痕至今可见
1951年:经董必武等实地勘察确认会址原貌
这座始建于1920年的典型石库门建筑,在抗战时期曾作为民宅、商铺,历经战火与时光冲刷,最终在1952年建立纪念馆对外开放。
三、精神的丰碑:新时代的红色地标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新落成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以5800平方米的展陈面积,通过612件文物、472张图片和134件艺术品,全景式展现党的创建历程。智能化展柜实现文物3D旋转展示,全息影像重现南湖会议场景。
数据指标 | 数值 |
---|---|
年接待量 | 超过150万人次 |
青少年参观占比 | 42% |
国际访客来源 | 67个国家地区 |
从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到2023年'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的推出,会址始终是开展党内教育的核心阵地。通过'云展厅'、VR实景导览等数字化手段,红色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传播。
这座浸润着历史烟云的建筑,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见证: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赓续初心,续写新时代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