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黄浦区兴业路76号(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幢古朴的石库门建筑静静矗立于闹市之中。这座始建于1920年的砖木结构建筑,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作为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它不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见证了中华民族命运转折的历史瞬间。
一、历史的坐标: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等13位代表齐聚于此,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因法租界巡捕袭扰,最后一天转移至嘉兴南湖红船。这座建筑面积仅18平方米的客厅,诞生了党的第一部纲领和决议,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犹如暗夜中的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路。
二、建筑的诗篇:凝固的红色记忆会址建筑完美呈现上海石库门特色:
乌漆实心厚木门配铜环
清水青砖外墙嵌红砖带饰
雕花门楣与巴洛克风格山花
2006年启动的修缮工程采用“修旧如旧”原则,使用传统材料恢复历史原貌。2019年完成的扩建工程新增3600平方米展陈空间,通过4D全息影像、AR互动等技术,让参观者可触摸式感受《共产党宣言》72种版本的温度。 三、精神的丰碑:永不褪色的信仰之光展厅内688件珍贵文物诉说着红色传奇:
李大钊使用过的打字机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油灯
中共首个党章俄文版孤本
沉浸式情景剧《历史的抉择》还原会议场景,全息投影技术使13位代表“亲述”建党初心。2021年修缮后新增的宣誓厅,每日迎接上千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四、新时代的回响: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年接待量突破120万人次
开设“移动的纪念馆”数字展馆
推出青少年研学课程《石库门里的星星之火》
每逢七一,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在此举行主题党日活动,海外访客亦可通过多语种讲解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事。中共一大会址恰如时空坐标轴的原点,串联起过去、现在与未来。当参观者轻触展厅结束语墙上跳动的“100”字样,新时代的荣光正沿着初心之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