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石库门建筑群中,十三位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在此召开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会议。这座青砖灰瓦的建筑,原是李书城兄弟寓所,其拱形门楣与雕花窗棂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原定六日的议程因法租界密探的突然闯入而中断,代表们连夜转移至嘉兴南湖画舫。这座面积仅18平方米的客堂间与南湖红船,在1999年考古发掘中被精准复原。2017年新扩建的纪念馆,通过裸眼3D技术重现历史场景,使参观者能穿越时空感受当年表决《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时的激昂时刻。
纪念馆内展出的《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封面泛黄,与董必武1956年题写的'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墨迹形成时空对话。数字化展项统计显示:2021年参观量突破120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达67%,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活力。
"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每次瞻仰都是一次精神洗礼"——来访者在电子留言墙上的感言
2021年元宇宙技术打造的'数字一大'项目,让Z世代通过VR设备亲历历史场景。会址周边已形成'红色文化生态圈',嵌入城市肌理的初心咖啡厅、党建书吧等新载体,使红色记忆与现代生活无缝衔接。
从2017年'党的一大会址·伟大的开端'基本陈列展更新,到2022年中共创建史国际研讨会吸引27国学者参与,这座石库门建筑持续向世界传递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密码。正如会址外墙的爬山虎年年新绿,红色基因始终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