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严的故宫殿堂里,一场充满欢笑与惊奇的盛宴正悄然上演——「马戏文物展:欢乐无限」以独特的视角,将宫廷雅趣与民间狂欢巧妙融合。本次展览打破传统文物展的严肃框架,通过百余件珍贵文物,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跨越千年的娱乐智慧。
🎪 宫廷里的杂技密码展区入口处,明代《宪宗元宵行乐图》复制画卷缓缓展开。画中杂技艺人蹬缸、叠罗汉的生动场景,与故宫院藏清代《马术图》形成有趣对话。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组唐代彩绘陶俑:赤膊的力士单手托举同伴,俑身彩漆虽已斑驳,但肌肉线条仍充满动态张力。策展人巧妙地将这些文物与欧洲宫廷马戏版画并列陈列,揭示东西方表演艺术的惊人相似性。
展品亮点:清代铜胎画珐琅杂技人物鼻烟壶,仅掌心大小的器物上,工匠用微缩技艺刻画了连续翻跟头的艺人,透过放大镜可见人物表情夸张逗趣,堪称「流动的喜剧瞬间」。 🤹 文物中的幽默哲学展览突破性地挖掘文物中的喜剧元素。宋代苏汉臣《杂技戏孩图》中,孩童被傀儡戏逗得前仰后合的画面,与汉代说唱陶俑诙谐的神情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最令人会心一笑的当属明代《食物本草》插图——猴子模仿人类采果的滑稽场景,被学者解读为最早的「动物行为秀」记录。这些文物共同诉说着:幽默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语言。
🎭 互动体验新篇章科技手段为古老文物注入新生命。AR互动区让观众可通过平板电脑让清代《十骏犬图》中的猎犬跃然纸上,重现宫廷驯兽表演;声光装置则将古琴曲《酒狂》改编成杂技配乐,传统与现代在此奇妙交融。教育区特别设置「平衡挑战」体验,让观众亲身体验汉代俳优俑顶碗的难度,理解文物背后的身体技艺。
策展理念:本次展览策展人陈博士强调:「我们想证明故宫文物不只是庄重典雅的,它们同样记录着古人如何创造欢乐。马戏表演中的协作精神与超越极限的勇气,正是跨越时代的普世价值。」 ✨ 文化对话的桥梁展览特别设置国际对话单元,将故宫藏唐代舞马衔杯纹银壶与波斯细密画中的驯豹图并置,展现丝绸之路上的演艺交流。同时展出1930年代上海「联华」电影公司拍摄的杂技纪录片片段,见证传统技艺如何融入近代娱乐产业。这种古今中外的对话,让展览成为文化共融的生动课堂。
夜幕降临时,展厅入口处的投影将清代《万寿盛典图》中的马戏场景投射在故宫红墙上,古今叠影令人恍如隔世。这个冬天,台北故宫用最欢乐的方式证明:历史从未枯燥,它始终在与每个时代的欢笑共鸣。
展览持续至明年3月1日,每周六下午设有亲子工作坊,可预约参与传统扯铃与戏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