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上回荡着吱呀的自行车铃声,斑驳白墙映着斜斜的日影,古街转角处一面泛黄的老团扇在风中轻摇。这看似寻常的场景,却让我驻足良久——团扇摇曳间,仿佛抖落了千年时光。
起源于西汉的团扇,在唐宋时期达到艺术巅峰。苏东坡"团扇不摇风自举"的吟咏,李清照"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怅惘,都在绢丝竹骨间凝固成文化符号。而今在古街作坊里,老师傅们正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这种东方美学生生不息地传承着。
"你看这湘妃竹的骨节,要选生长三年的方才柔韧。"老师傅说着,手指拂过扇骨上天然的斑纹,像在抚摸情人的脊背。
体验流程:
选材:从十二种原竹中挑选扇骨,感受不同竹纹的肌理
绷绢:用糯米胶将双宫绢绷在扇架上,误差不超过0.5毫米
创作:用矿物颜料描绘古街风景,可选:
- 马头墙剪影
- 小桥流水人家
- 灯笼高挂的街市
题字:用瘦金体书写专属诗句
装裱:镶嵌流苏与玉坠
当笔尖触碰绢面的刹那,颜料会顺着丝绢纹理自然晕开。一位参与者不小心将墨点洒在屋檐位置,老师傅笑着将其改作飞燕:"瑕疵本就是创作的一部分。"
完成的作品中,最动人的是李女士的团扇:蜿蜒的运河倒映着灯笼暖光,空白处题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船星"。她说这是记忆中儿时的场景,现在终于能将这片波光永远定格。
创作主题 | 占比 | 特色元素 |
---|---|---|
古建风情 | 45% | 雕花窗棂、砖雕门楼 |
水乡意境 | 30% | 乌篷船、石拱桥 |
市井生活 | 25% | 茶幌子、糖画摊 |
工作坊的展示架上,七十岁的王奶奶用稚拙笔法画着卖栀子花的阿婆,日本游客将金阁寺与石库门在扇面上奇妙融合。这些团扇不再是简单的纪念品,而成为连接古今中外的文化媒介。
暮色中,我握着自己绘制的团扇走过长街。晚风起时,绢面上的柳枝真的随风轻摆,那一刻突然懂得——所谓传承,就是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代的呼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