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古城区一间青瓦白墙的工作室里,国家级非遗盘扣技艺传承人周淑芳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制作蝴蝶扣。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案头的绸缎上,银针穿梭间,一段长不过寸余的布条渐渐蜕变成精巧的艺术品...
盘扣始于秦汉时期的绳结,至唐宋形成固定样式,明清时期达到技艺巅峰。不同于现代纽扣的机械化生产,每一枚传统盘扣都是工匠精神的具象化呈现:
形制讲究:一字扣、琵琶扣、蝴蝶扣等36种基础形制衍生出千变万化
寓意深远:寿字扣祝寿,石榴扣祈子,每个样式都承载美好祝愿
工艺繁复:需经裁条、嵌铜丝、盘制、定型等12道工序
周老师轻抚着清末民初时期的盘扣藏品说:"你看这个双凤朝阳扣,凤尾用了三种不同宽度的斜襟滚边,这种技法现在会的匠人不足十人。"
第一步:备料
选用正绢或香云纱边角料,按45°斜纹裁剪宽1.5cm的布条。"斜裁布料才有足够的延展性",周老师强调。
第二步:嵌丝将直径0.3mm的紫铜丝穿入特制引线器,沿布条毛边内折0.2cm包裹铜丝,这是决定盘扣立体度的关键步骤。
第三步:盘形以万字不到头盘扣为例,左手拇指压住起头处,食指推转布条形成环结,每转过72度需要调整一次受力角度。
第四步:整烫用祖传的蛇形烙铁(温度控制在120℃±5℃)进行三维塑形,这个工序决定着盘扣的最终神韵。
在工作室的展柜里,我们看到了令人惊艳的现代作品:
作品名称 | 创新点 | 所用材质 |
---|---|---|
《星空》胸针 | 融入珐琅掐丝工艺 | 螺钿+银丝 |
《千里江山》挂饰 | 微缩景观式多层盘扣 | 缂丝+金线 |
"传统不是故纸堆,要在生活中焕发新生",周老师说着,将一枚翡翠平安扣缝制在刚刚完成的盘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