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骊山,春意正浓。山脚下辽阔的草坪上,一场属于天空的盛宴——骊山风筝节,正悄然拉开序幕。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早已聚集的人群身上,孩子们手握五彩斑斓的风筝,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一、千帆竞发,共绘蓝天上午九时,随着一声鸣笛,数百只风筝同时升空。巨型章鱼舒展着长达20米的触须,金鱼风筝摆动着飘逸的尾巴,传统沙燕风筝与航天器造型的现代风筝并肩飞舞。一位白发苍老者慢慢放线,他的蜈蚣风筝由108节组成,如一条游龙直冲云霄。年轻的父母牵着孩子的手,教他们感受风的方向,当风筝终于乘风而起时,稚嫩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插图:满天风筝如移动的彩虹] 二、指尖技艺,文化传承风筝制作区里,非遗传承人李师傅正在演示扎架裱糊的古老技艺。他手指翻飞间,一根根竹篾变成蝴蝶骨架:“风筝的平衡在于骨架对称,起飞的关键在于裱糊的松紧。”旁边的工作坊里,孩子们用彩笔在素白风筝上画下自己的梦想——有的画着外星飞船,有的描摹着家人的笑脸。这些看似简单的工艺,实则承载着两千年前鲁班“制木鸢以窥宋城”的智慧。
三、天空舞台,情感交响午后微风渐起,特技风筝队开始表演。12只黑白相间的风筝随着音乐变换阵型,时而如大雁南飞,时而似百花绽放。来自南京的大学生王同学仰头笑道:“考研失败后一直很压抑,但看着风筝拼命向上的样子,忽然觉得挫折也不过是阵风。”不远处,一对银发夫妻并肩坐在野餐垫上,他们的风筝线缠绕在一起,却相视而笑:“像不像我们磕磕绊绊的四十年?”
[插图:夕阳下剪影般的风筝与人影] 四、暮色温柔,希望永驻夕阳给风筝镀上金边时,夜光风筝开始登场。LED灯带勾勒出鲸鱼、飞船的轮廓,犹如星河坠落人间。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我们特意设置许愿墙,让游客把烦恼写在纸条上系在风筝线上放飞。”暮色中,写满“业绩达标”“家人健康”的纸条随风飘远,而那些紧握线轴的手,仿佛真的把希望攥在了掌心。
当最后一只风筝缓缓收回,星空下的人群仍未散去。有人在交流放风筝技巧,相约明年再战;有孩子抱着获奖的风筝睡得正酣。骊山的春风里,这些被风筝线串联起来的笑脸证明:当我们向往天空时,大地也会变得柔软。这场春日仪式,不仅放飞了风筝,更让每个参与者的心,像那乘风而起的纸鸢一般,触到了久违的自在与轻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