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骊山脚下,一种以红白二色为基调的古老印花布技艺,承载着千百年来民间对喜庆与美好的朴素表达。
一、源起:骊山脚下的色彩传奇骊山古红印花布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当地村民利用骊山特有的矿物颜料与植物染料,结合传统镂空版印染技艺,创造出以红色为主、白色为辅的独特布艺。红色取自茜草与朱砂,白色源于天然漂白技艺,两种色彩的碰撞既鲜明夺目,又暗含阴阳调和之意。
二、工艺:古法印染的智慧结晶制作过程需经制版、调浆、刮印、晾晒四道核心工序。匠人先用桐油纸雕出龙凤、牡丹、祥云等吉祥纹样,再将混合牛胶的红色染料透过镂空版刮印于土布上。白色部分则通过留白或二次覆盖特制防染浆形成,最终呈现出红白相间、对比强烈的图案。
“一红一白,一热一冷,红色是火焰般的热情,白色是冰雪似的纯净——这正是生活的本质。”年过七旬的非遗传承人李奶奶如是说。 三、寓意:红白二色的文化解码在骊山民俗中,红色象征美满、兴旺,常用于婚礼、诞辰等场景;白色则代表纯洁、永恒,兼具哀悼与新生的双重含义。红白交织的图案既可用于喜庆场合的礼服、盖头,也见于祭祀用的帷幔,体现了民间艺术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
四、传承:现代语境下的焕新之路如今,骊山古红印花布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设计师将传统纹样与时装、家居用品结合,如红白几何纹样的丝巾、抱枕等,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当地还开设非遗体验工坊,游客可亲手制作一块红印花布,感受指尖流淌的文化温度。
结语骊山古红印花布如同一部刻在织物上的史书,以最质朴的红色与白色,诉说着中国人对喜庆的永恒追求。当现代生活的喧嚣掠过,这一抹红白依旧在时光深处静静绽放,提醒着我们:最动人的色彩,往往源自最本真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