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上海松江老城区的兴圣教寺塔,因其独特的方形平面特征被世人称为松江方塔。这座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的古建筑,历经元、明、清多次修缮,至今仍保持着宋代建筑的核心形制,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
塔高42.5米的主体结构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构成,九层塔身逐层内收的设计暗合传统风水理念。特别值得关注的是1974年修缮时发现的宋代地宫,其中出土的银质鎏金佛像、铜菩萨坐像等文物,印证了佛教艺术在江南地区的发展脉络。
斗拱博物馆:全塔现存177朵宋代原构斗拱,包含十字拱、鸳鸯交手拱等11种样式
栏杆遗珍:三层围廊保留南宋原装木质栏杆,壶门造型展现典型江南风格
塔刹密码:13.2米高的铸铁塔刹由覆钵、露盘、相轮等七部分构成
古建专家罗哲文曾评价:"松江方塔的平座出檐设计,完美展现了宋代《营造法式》的技艺精髓"
方塔园内以古塔为中心构建的园林体系,巧妙融合了明清照壁、宋代望仙桥等历史构件。明代砖雕照壁上雕刻的犭贪神兽,以其"吞日吐月"的造型成为江南砖雕艺术的代表作。
保护阶段 | 重大事件 |
---|---|
1975-1977 | 系统性大修,恢复宋代形制 |
1996 | 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
2021 | 启动三维激光扫描建档 |
现代保护技术为古塔延续生命:
碳纤维布加固塔体裂缝
微型传感器监测结构位移
VR技术复原历史修缮场景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235号
开放时间:8:30-16:30(周一闭馆)
登塔提示:为保护文物,仅开放底层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