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一幢石库门建筑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秘密召开。13名代表齐聚于此,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座青砖黛瓦的建筑,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伟大时刻,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红色地标之一。
会议期间因法租界巡捕袭扰,代表们辗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议程。从石库门到红船,"一大"会址的双重地理坐标,既体现了革命初期的艰难险阻,也隐喻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便承载的开拓精神与韧性。
上海会址:石库门里的革命火种
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乌漆木门配以铜环,天井、客堂、厢房构成的空间序列,暗合了中国传统民居的礼序观念。二楼18平方米的会议室里,代表们围坐的八仙桌与油灯,定格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瞬间。这种市井烟火中的隐秘斗争,恰是早期共产党人"大隐隐于市"斗争智慧的生动写照。
南湖红船:水波之上的信仰方舟
长16米、宽3米的单夹弄丝网船,雕花木窗与明瓦顶棚构成水上议事厅。船尾菜篮、炉灶等生活器具的陈列,还原了以打牌作掩护的会议场景。这种"游动会址"的特殊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灵活斗争策略的最早实践载体。
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
当代表们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时,中国政治舞台上首次出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政党。这种制度创新的勇气,在当代体现为改革开放的魄力与科技自强的突破。
百折不挠的奋斗哲学
从会议期间被迫转移的波折,到后来28年武装斗争的淬炼,会址承载的奋斗基因已融入党的血脉。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役中,数百万驻村干部续写的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谱系。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常委瞻仰会址时强调:"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如今,会址年均接待观众超150万人次,"初心讲堂"与沉浸式党课让历史叙事焕发新机。5G+AR技术还原会议场景,使红色文化实现跨代际传播。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一大会址持续释放着精神动能。它既是共产党员的寻根之地,更是面向世界的中国叙事窗口——向国际社会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