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机关迁驻延安王家坪,这片黄土高原上的院落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抗战的核心枢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着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旧址内保留的军委礼堂、作战研究室等建筑,木质窗棂上仍可见当年手绘的战役态势图痕迹。
在依山开凿的窑洞办公室里,毛泽东撰写了《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通过简陋的无线电设备,战略指令穿越封锁线抵达各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的战术部署从这里发出,百团大战的作战方案在此完善。1945年4月,中共七大筹备会议在军委礼堂举行,木质长椅上曾留下来自全国各抗日根据地代表的体温。
"枣园灯光彻夜明,电台滴答伴晨星"——当地民谣如此描绘当年的工作场景
面对日军轰炸和经济封锁,旧址内至今保存着防空洞、自制墨水作坊等设施。大生产运动中,领导人亲自开垦的菜畦仍保持原貌,见证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美军观察组驻地的青砖小楼,则无声诉说着抗战后期打破外交孤立的努力。
1943年修建的地下指挥所可抵御500公斤炸弹袭击
自制的竹节钢笔与马兰草纸张仍陈列在展柜中
朱德亲手种植的海棠树已亭亭如盖
如今的王家坪旧址已成为红色教育圣地,毛泽东旧居书桌上的煤油灯仿制品,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弯腰蘸墨,抬头观图」的工作场景。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复原的作战会议场景,使历史文献中「地图铺满三张桌子,香烟熏黄手指」的记载变得鲜活可触。
这片看似朴素的建筑群,实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关头作出重大决策的「时光胶囊」。当游客抚摸军委礼堂门楣上「红色窑洞大学」的斑驳匾额时,仿佛能听见历史深处传来的电波声——那是属于一个民族的抗战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