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央反战运动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战运动的重要历史见证。这座朴素的窑洞院落,曾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支点,谱写了中国人民与世界进步力量共同抗击侵略的壮丽篇章。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对日反战工作。1939年秋,正式组建“中央反战运动工作委员会”,由王稼祥、野坂参三等中外人士共同领导。委员会依托日本工农学校等机构,通过教育转化日军战俘、编写反战宣传品、开展前线喊话等方式,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延安反战模式”。
旧址内保留的会议室、编印室等场景,见证了杉本一夫等前日军士兵转变为反战勇士的历程。委员会编写了《士兵之友》等日文刊物,创作反战话剧,甚至通过“樱花电台”向日军广播。这些工作使数百名日军战俘加入“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形成了“用敌人的子弹打击敌人”的独特斗争方式。
旧址现存窑洞15孔,包括办公室、宿舍、印刷车间等功能区域。2020年完成保护性修缮后,新增专题展览馆,通过实物、影像资料展示反战盟员制作的传单、日记等珍贵文物。其中野坂参三使用过的打字机、反战同盟成员合影等均为国家三级文物。
2019年该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展现的国际主义精神、人道主义关怀和斗争智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每年举办的“反战与和平”国际研讨会,延续着这座红色遗址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作用。
如今,斑驳的黄土窑洞依然述说着那段特殊岁月——当正义超越了国籍,当良知穿透了战火,延安这座红色反战的先锋堡垒,永远铭刻在人类追求和平的历史丰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