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古称丰林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向。山上九级八角砖塔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海拔1135.5米。这座看似普通的山峦,因中国革命的洗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精神地标。
一、历史坐标中的宝塔山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宝塔山随之成为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山顶的夯土城墙遗址上,至今保留着抗战时期修建的防空哨所。瞭望台的石砌基座虽已斑驳,但当年哨兵站立的位置依然清晰可辨。站在此处俯瞰延安全城,仿佛能听到当年防空警报响起时军民协同备战的急促脚步声。
二、革命遗址群的历史印记东侧山腰的“新华广播电台”遗址令人动容。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在此开播,简陋的窑洞里仅有一台改装过的发射机。岩石上凿出的导播间不足10平方米,却向全国传递着《解放日报》的重要消息。如今石壁上仍可见固定设备留下的凿痕,以及工作人员刻写的“人民之声”四个褪色大字。
西北坡的抗日军政大学教室遗址更显沧桑。露天课堂依山而建,石板为凳,膝盖为桌。岩壁上保留着当年学员刻写的标语:“学好本领,上前线!”斑驳的字迹旁,一棵倔强的枣树从石缝中生长而出,犹如抗大学员在艰苦环境中迸发的生命力。
三、文物见证的革命岁月2016年考古发现的防空洞遗址颇具代表性。洞内保存完好的油灯座、军工铲等文物,揭示了革命前辈的智慧。特别是一套用日军炸弹壳改制的炊具,体现了“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的艰苦创新精神。这些文物现陈列于山脚下的革命纪念馆,成为现场教学的重要实物教材。
四、精神高地的当代价值宝塔山的特殊价值在于其精神传承功能。每年清明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在宝塔下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山腰的“为人民服务”石刻前,经常有青少年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这种空间与仪式的结合,使革命遗址成为活化历史的教育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宝塔山革命遗址保护探索了创新路径。2019年启动的数字化工程,通过3D扫描技术永久保存遗址现状,VR技术让游客可“穿越”到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场景。这种科技赋能的文化传承,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结语当晨曦照耀唐代古塔,当落日为夯土城墙镀金,宝塔山始终默默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这里的每一处遗址都是凝固的革命史诗,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奋斗的初心。作为延安精神最直观的载体,宝塔山革命遗址不仅是历史坐标,更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精神灯塔,持续激励着新时代的奋斗者书写新的篇章。
—— 本文根据延安革命纪念馆档案史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