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城东南的嘉岭山上,一座唐代古塔巍然屹立,这就是中国革命圣地的重要象征——宝塔山。每当朝阳初升或夕阳西下,宝塔的身影便如同一支巨大的毛笔,在黄土高原的天空中书写着那段烽火连天的红色记忆。
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宝塔山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地理坐标。这座九层古塔犹如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无数爱国青年冲破重重封锁,奔赴这片理想的熱土。据统计,仅1938年就有万余知识青年历尽艰险来到延安,他们中不少人第一眼望见宝塔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人贺敬之的诗句道出了亿万中国人民对这片圣地的深切情感。
宝塔山下,延水河畔,一排排土窑洞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历程。毛泽东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光辉著作;周恩来在杨家岭的油灯下制定统战方略;朱德在王家坪指挥千军万马。这些看似简陋的窑洞,却是中国革命的思想熔炉,孕育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中共七大召开地
枣园革命旧址——书记处驻地
王家坪革命旧址——军委所在地
宝塔山不仅是一座物理存在的高地,更是一座精神的高峰。延安时期形成的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至今仍散发着时代光芒。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重返延安时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如今,宝塔山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超过百万游客前来瞻仰。山上新建的“红星照耀中国”主题广场、摩崖石刻群等设施,以现代化手段生动再现革命历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夜幕降临时,宝塔山的灯光亮起,犹如一颗璀璨的红星照耀着延安新城。登临山顶眺望,延安全景尽收眼底,老城的革命旧址与新区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历史与现实对话的壮美画卷。
宝塔山见证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走向胜利辉煌的历程,它承载的红色记忆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这种记忆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继续照亮着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