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标志性景观,宝塔山不仅是延安的地理坐标,更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图腾的具象化象征。这座海拔1135.5米的古岭,因山顶始建于唐代的九层宝塔而得名,在抗战时期成为照耀中国革命的“灯塔”,如今又以红色旅游经典之地的身份,持续释放着穿越时空的精神能量。
宝塔山的文化积淀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山上现存明代范仲淹题写的“高山仰止”石匾,以及清代“摘星楼”遗址,印证着其作为人文胜地的悠久历史。然而真正让宝塔山完成历史性蜕变的,是1937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驻守延安的岁月。期间,宝塔山脚下的窑洞里运筹着民族救亡大计,山上宝塔则成为敌机轰炸时的防空瞭望哨。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正是登临宝塔山远眺黄土高原时所作。这座古塔由此被赋予新的生命,化作指引中国革命方向的精神航标。
今日宝塔山已形成完整的红色文化景观体系:
烽火台遗址:宋代军事遗迹,见证古代边塞防御智慧
摩崖石刻群:20多处明清题刻中,尤以“胸中自有数万甲兵”最具气魄
日本工农学校旧址:记录抗战时期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东方红》石刻:将音乐史诗永久铭刻于山岩
夜间灯光秀更是创新性地用光影技术,在宝塔立面投射出党徽、延安文艺座谈会场景等历史符号,使革命记忆与现代审美达成完美共振。
宝塔山的旅游体验极具沉浸感。游客可穿着八路军军装重走“革命之路”,在复原的中央办公厅窑洞体验纺线生产,于山顶聆听现场教学《宝塔山连着天安门》。据统计,每年逾百万游客中,青少年研学团队占比达40%,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实景党史课堂。来自江西的初中生王梓涵在研学日记中写道:“抚摸宝塔斑驳的砖石时,仿佛能听到抗战时期的冲锋号声。”
近年来,宝塔山景区通过三大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① 数字赋能:AR技术还原七大旧址历史场景,扫码即可与虚拟历史人物互动
    ② 生态修复:实施“宝塔山彩虹工程”,种植牡丹、月季等花卉,实现四季常绿
    ③ 文创开发:推出宝塔造型雪糕、延河墨水等300余种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这种“红色本色+绿色底色+科技特色”的发展模式,使经典红色资源焕发出时代魅力。2023年,宝塔山入选全国“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前十强。
当晨曦为宝塔镀上金边,当入党誓词在山谷间回响,这座承载着初心与使命的圣山,依然以其特有的方式参与着民族精神的建构。它不仅是红色旅游的经典坐标,更是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桥梁,连接着烽火岁月与和平年代,激励着新时代的奋斗者继续攀登属于自己的“宝塔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