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宝塔山,仿佛步入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站在山顶眺望,整座城市的脉络尽收眼底——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现代建筑与历史遗迹在视线中交错叠合。清晨时分,朝阳为古塔镀上金边,云海翻涌如诗;黄昏之际,落日余晖将延安城的窑洞染成暖橘色,延河水泛着粼粼波光。
山腰的摘星台是观景绝佳处,每逢雨后初霁,可见彩虹横跨群山。春日山花烂漫时,桃花、杏花与古塔相映成趣;秋日层林尽染,枫红柏翠间传来宝塔铃声,清脆悠远如时空回响。观景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1943年修建的《解放日报》旧址静立林中,木质观景台扶手被岁月磨出温润光泽。
最动人的是四季流转的趣味:夏日傍晚常有老者携二胡在此奏响信天游,冬雪覆塔时则见摄影爱好者架起长焦镜头。当夜色降临,山脚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宛如撒向人间的星河,而此时抬头仰望,真实的星辰正与宝塔尖顶的避雷针悄然重合。
这份观景之乐,既在山水形胜的宏观气象,也在一砖一瓦的微观细节——斑驳塔砖上的刻字、观景台石缝的苔藓,甚至随风飘至耳边的方言絮语,都成为风景的有机组成。正如当地民谣所唱:“宝塔山上看风景,一眼千年不了情”,这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山峦,正以它包容的胸怀,让每个登临者找到属于自己的观景之趣。










